RTY(滚动通过率)是衡量项目流程效率的关键指标,通过多环节合格率乘积计算整体成功率。本文深度解析RTY的计算逻辑、应用场景及优化策略,帮助项目管理者精准识别流程瓶颈,系统性提升项目交付质量与团队效能。
最近领导让我优化生产流程,提到要关注RTY指标。但我完全不懂RTY是什么,它和普通合格率有什么区别?能举个例子说明吗?
RTY(Roll Throughput Yield,滚动通过率)是衡量流程整体效率的核心指标,计算方式为各环节一次通过率的乘积。与传统合格率相比,RTY更关注全流程的损耗累积效应。
例如:某产品需经过3个环节生产,每个环节合格率均为90%。传统视角总合格率仍为90%,但RTY计算为0.9×0.9×0.9=72.9%,暴露了流程串联后的真实效率问题。
提升RTY的3个步骤:
指标类型 | 适用场景 | 局限性 |
---|---|---|
传统合格率 | 单环节质量检验 | 忽略流程关联性 |
RTY | 端到端流程优化 | 需完整数据支撑 |
作为新人项目经理,公司要求每月提交RTY报告。具体应该怎么计算?需要向哪些部门要数据?有没有快速计算的方法?
RTY计算的4个关键步骤:
我们汽车零部件行业的RTY是82%,但电子厂朋友说他们的合格线是75%。这个指标到底有没有行业标准?如何制定合理目标?
RTY合格标准需结合行业特性采用四象限分析法:
高复杂度 | 低复杂度 | |
---|---|---|
高监管要求 | 医疗设备≥95% | 食品包装≥85% |
一般工业品 | 汽车电子≥88% | 日用消费品≥75% |
免责申明:本文内容通过 AI 工具匹配关键字智能整合而成,仅供参考,伙伴云不对内容的真实、准确、完整作任何形式的承诺。如有任何问题或意见,您可以通过联系 12345@huoban.com 进行反馈,伙伴云收到您的反馈后将及时处理并反馈。